1 发展回顾与文献综述
2 社区科普大学模型构建
3 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实践探索
3.1 科普主体发挥主导作用,强化机制体制建设
1)建全组织建设,形成“一级统筹,两级办学,三级管理”格局。
2)完善制度建设,保障科普有序开展。
3)加强指导监督,保障科普质量。
3.2 科普对象定位准确,实施精准科普
3.3 科普内容与时俱进,做到“四贴近”
1)贴近百姓民生,科普内容满足居民实际需求。
2)贴近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,做到与时俱进。
3)贴近区域特色,充分利用地域资源。
4)贴近本区中心工作,服务当地发展。
3.4 科普形式多元并举,推进交互式现代科普
4 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推进策略
4.1 典型示范,辐射全市
4.2 个性化定制,按需配送科普大餐
5 新时代首都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的思考与对策
5.1 提升科普主体对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重要性的价值引领
5.2 聚焦科普对象,合力打造“数字老人”
5.3 科普内容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核心
5.4 创新科普形式,加强数字科普和人文关怀并行,提升科普对象黏度
5.5 强化前瞻性社区科普大学理论研究,有效指导实践
文章摘要: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的颁布,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。社区科普大学承担着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责任,亟待总结经验,探寻发展新路径。文章利用一般系统理论方法设计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模型,并通过对北京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实践的思考,提出加强科普主体新时代的价值引领、精准聚焦科普对象,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科普内容核心、数字科普和人文关怀并行、加强前瞻性理论研究等建议,为推进新时代首都社区科普工作提供参考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作者:安宏宇
作者单位: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
论文DOI:10.16607/j.cnki.1674-6708.2022.06.005
论文分类号:G315
文章来源:《科普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kpyjzzs.cn/qikandaodu/2022/0426/1290.html